「搬砖狗」真来了:史上最抗造智能机器人开售

 

「爸,再给我一年,不成功我就回老家搬砖!」

「你甭回来了,搬砖的活儿被一只狗给顶了。」

Next Build 是一个探索建筑行业新技术的全球会议,主题包括数字制造、可视化、AI、机器人、虚拟现实等。

今年Next Build上的明星,是一只能搬砖、能测量、能3D扫描的机器狗,它的名字叫 Spot Mini
波士顿动力公司(Boston Dynamics)的业务发展副总裁 Michael Perry 在会议上向人们展示了这台机器狗的功能,会场上几次响起人们的欢呼,观众纷纷拿起相机,拍下这值得纪念的一刻。
制造业和建筑业一直追求用机器代替人力,来完成高精密性和重复性的工作。最常见的形式是多关节机械手臂。
不过,这类机器人的缺点是,只能呆在同一个地方,从事重复性的工作,它们需要有事先写好的程序,对运行环境的要求也非常高。
这种机器人显然无法胜任脏兮兮又不受控制的施工现场环境。
而波士顿动力的目标,就是改变这个现状。
这家公司早在1992年就成立了,成立之初受到美国国防部资助,研究用于军事目的的机器人,不过因为一直无法解决机器人运行噪音的问题,研究计划被美国军方放弃了。
后来,Google X 收购了波士顿动力,让他们继续研究机器人。
成立至今27年,这家公司从来没有卖出过一台机器人,也从来没有拿到过任何机构的订单,因为他们的研究一点也没有「未来感」,而是下沉到一个非常细、又非常难的领域:关节运动学
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学教授 Hod Lipson 曾经说:

我们认为下棋是一件很难的事。但能四处走动、协调数百块肌肉,更是一件难以置信的成就,只不过我们对此没有感受。现在的机器人在很大程度上非常笨拙,只能呆在一个地方工作,而未来的机器人应该能和人类一起工作,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做出反应。

这个希望,正是波士顿动力死磕关节动力学的原因。他们相信,装上轮子的机器人解决不了复杂路况的问题,必须给机器人装上腿。
至于对突发情况的处理,没什么比突然被狠狠踹上一脚来得更直接了。
于是,这些年网上一直流传着各种波士顿动力公司「欺负机器人」的视频——在它们前进的路上扔香蕉皮、抢走它手里的东西、或者在它屁股上踹几脚,目的就是测试它对各种极端环境的适应能力。
Youtube上甚至出现了专门恶搞这些测试的视频,视频里的波士顿动力 Atlas 两足机器人被实验人员各种愚弄、各种虐待,甚至被打趴在地上,看得人非常心疼。
结果视频的最后剧情突然反转,机器人生气了,把实验人员一顿胖揍。

视频下赞数最高的评论说:

以前我总担心机器人把人类揍了怎么办,看了这个视频我的想法是:揍!使劲揍!

波士顿动力就这样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默默做着他们的动力学研究,从来不去想机器人将来卖给谁、具体能做什么。
渐渐的,他们发布的视频越来越引人注目,机器人在楼梯爬上爬下、走过崎岖不平的土地、摔倒后自动爬起来的行为,让嘲笑的声音越来越小。
一晃27年过去,直到2019年 Next Build 大会上,Michael Perry 终于带着第一款商用机器人 Spot Mini 霸气出山。

Spot 身高0.8米,重量不到30公斤,最高负重14公斤,耐高温耐寒冷,拥有IP54防水,可在下雨天正常工作,可更换电池,单块电池续航90分钟。
Michael 在会上讲到,随着数字化建造的不断发展,工程项目需要越来越多的数据,有些来自设计阶段,有些则来自施工建造阶段。
工地上的地面状况每天都在变化,尽管轮式机器人、无人机都有应用,但这两种选择都限制了数据采集的机动性,而且必须有人来监管、编程和操作。工地上很多人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绕着一个点走来走去,采集数据和图像,尽管这不是他们的本职工作。

而得益于波士顿动力在感知地形、自动平衡方面的研究,数据采集的工作就简单得多了。
操作员只需要告诉机器人去哪里、做什么事情,其余的事情都由 Spot 的算法自动完成。AI控制系统负责让 Spot 在任何情况下保持直立和平衡,哪怕是在崎岖不平的土地上也能正常行走。
它看到的世界和人类不同,Spot 的身体四周有五对立体摄像机,对周围环境实时测量,内部处理器会建立时刻变化的3D点云模型,这让它知道怎样爬楼梯、怎样绕过障碍物。
利用内置的算法,Spot 始终知道自己的下一步该落脚到什么地方,落下这一步会在多大程度失去平衡,预测失去平衡后该怎样调整身体。
一个在工地上工作的机器人,必须能做到「抗造」,而不是像一个花瓶被保护起来。对于工地随时出现的意外状况,Michael 现场演示,用力推它一把,Spot 能迅速恢复平衡,即便是被狠狠撞倒,也能自己重新站起来。
Spot 内置了无线接收器,可以用一个控制器远程操作。控制器使用非常傻瓜,就像一个游戏手柄,操作员可以通过远程摄像头看到 Spot 眼中的世界,只需要指挥它去什么地方,完成什么动作,至于去的过程中该怎样爬坡、开门、避让障碍,都由 Spot 自己来完成。
机器狗背部预留了三个接口,为外部设备提供电力和通信端口,可以安装机械手臂、3D扫描仪或者其他设备。
Spot 的机械手是独立运行的,操作和身体一样傻瓜,只需要告诉它去做什么,而不需要控制每个关节的运动。
给它个「拿某样东西」的指令,它会自己规划路线,定位目标,抓起来再放到特定的位置去。

Spot 通过一扇门是不需要人类介入操作的,它先用机械手臂抓住门把手,旋转一定的角度,用不同的力度测试一下,感知这扇门是应该推开、拉开还是平移,接下来一系列的动作会自动完成:打开门,身体穿过,再关上门,它甚至可以接收同伴的呼唤,帮助那些没安装机械手臂的 Spot 开门。
在波士顿动力进行的实验中,Spot 的任务是收拾地板上的报纸卷,工作人员不停把报纸卷扔到地板上的随机位置,Spot 每次都能自己识别它,完成打扫的任务。
拥有这些功能,Spot 就能够完成一系列的预设路线任务:在一幢建造中的大楼里走上一趟,搬运某些物品,开门进入一些房间,在特定位置拍摄照片,再进行3D扫描。
目前,Spot Mini 已经走出实验室,进入到工程项目的实地验证阶段。
在日本,波士顿动力和 Takenaka、Fujita 等公司合作,把Spot投放到实际工地中,机器狗同时安装机械手臂和测量装置,能够自动完成现场测量和数据采集工作。
另一个案例是和日本鹿岛建设公司合作,让一台 Spot 替代工人,完成隧道日常检查的工作。
在这样的项目里,工人每天都要穿着护甲和头盔,冒着坍塌的风险,深入隧道4公里去检查隧道内表面和挖掘情况。波士顿动力很高兴的看到,Spot 能帮助人们去做那些重复性、高风险的工作。
截止到2019年7月,波士顿动力已经生产了100台测试版 Spot Mini,它们正经历每周数百小时的循环测试,以在大规模生产之前找出所有剩余的硬件和软件故障。

Michael 说,尽管 Spot 已经公开销售,但公司更希望找到更多的合作伙伴。他们已经把API 开放,欢迎行业内的公司在 Spot 背部装上更多的硬件设备,开发更多的应用程序,比如危险气体探测、全建筑点云扫描等等,共同探索机器人在建筑中的新本领。
Next Build 大会上,很多公司对 Spot Mini 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激光扫描公司 FaroTopcon 开始与波士顿动力讨论合作开发策略。Faro 甚至在机器人的背部3D打印了一个定制的连接板,这样就能把它的焦点扫描仪(Focus Scanner)安装在Spot上。
VR领域的公司 HoloBuilder 已经宣布,和波士顿动力正式合作,利用 Spot Mini 和他们的360摄影技术,为工程项目开发自动进度跟踪的解决方案。
此外,Bentley 公司的 Synchro 团队、特斯拉 Giga 工厂等数字化建造企业,也正在与波士顿动力共同探索基础建设、采矿、核电站的应用,未来会把成果部署到世界各地的建筑工地,进一步推动建筑业的数字化。
未来成熟产品的销售也以租赁为主、直接购买为辅,「价格和租一辆车差不多」,Michael 这样说。
BIMBOX 认为,波士顿动力的前途不可限量。
第一,他们的产品线开发还远远没有完成,Spot Mini 只是1.0版的出道作品,从公司发布的视频来看,那个被「欺负」得最多的两足机器人 Atlas,能做的事情更多。目前它已经可以完成人类的大部分动作,甚至有些动作的难度系数比人类还大,将来它也许能胜任很多人无法完成的工作。
➤ 第二,波士顿动力开放了大部分的 API,供其他人碰撞出更多的火花。波士顿动力创始人 Raibert 表示,他们希望打造「机器人中的安卓系统」——其他公司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发定制内容,以满足特定需求。
人们的想象力是无穷的,未来很可能出现大量的定制功能附件。
第三,随着社会发展,人的成本是会不断上升的,危险性越高的劳动越是如此,而机器人的成本则会随着批量生产不断下降。未来的企业愿意给工人买一份高昂的意外保险,还是用租辆车的价格养几只不用休息的机器人,结果可以预见。
技术在爆发式增长,世界的变化也越来越让人眼花缭乱,也许不久的将来,人们就能看到人和机器狗一起工作的「奇怪」场景,并且会很快适应它,再奔向下一项技术的出现。

最后,BIMBOX 想说,波士顿公司的发展历程,也让我们感慨万千。

试想,如果国内有这么一家公司,成立27年,只研究一个项目,没有卖出一个产品,有几个人愿意去那里上班呢?行业里的评论家们又会怎样看待这样的公司呢?
波士顿动力的这27年,几乎是一路被质疑和嘲笑走过来的,连美国军方和谷歌公司都先后放弃了这个团队。当年那些批评他们「做的东西一点用没有、成本高得可怕」的评论,现在还留在各大网站的评论区里。

如今他们收获了大量的赞扬,曾经的质疑声也逐渐闭嘴了,那些人并没有反思什么,而是擦擦嘴,转身去批评其他东西了。
我想,每当国内外的技术出现冲击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反思一下:或许我们不应该一边苛责自己在各个领域里没有「中国芯」,又一边嘲笑那些不赚钱的理想主义者吧。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有态度有深度,BIMBOX,咱们下次见!

暂无评论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搬砖狗」真来了:史上最抗造智能机器人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