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BIMBOX 满五岁了,说点平时不好讲的实话

2017年3月17日,BIMBOX 发布了第一篇文章。每年的这一天,我们都会做一个视频,写下一点东西,给我们一手创造的这个小家伙庆生。
谢天谢地,它5岁了,没有夭折。
对于一家创业公司,5周年是一件大事,以至于这个周年该做点什么,我们还专门在年度计划会议上讨论了很久。
经过几个小时的头脑风暴,我们得出了一个最简单的结论:坦诚地说点儿实话。
如果你能看到最后,也许会获得两个小小的惊喜。
五年里可以说的实话太多,咱们也不能天南地北的瞎聊,如果要用一条主线来串起这些话,或许就是尝试回答一个问题:这五年,支撑我们走下来的那个「道」,究竟是什么?
前段时间看了一个 UP 主,说她做火了一个视频号,看到网上很多人来分析这个号,什么前三秒怎么抓眼球啦,配什么音乐啦,怎么提高转发量啦,等等。学习这些没问题,但它们都是「术」。真正能让这个号存在下去的,不是这些东西,而是背后那个不可抽离、也不可替代的「道」。
视频看了特别有启发,我们就想,BIMBOX 的「道」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啊,想吹、想编,都不难,可要想总结出来,说出让自己也能相信的话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那就一边说实话,一边找找这个「道」是什么吧。
1.「那什么,咱散伙吧。」
创业,其实很难从一开始就做好全盘规划,再一步步实现。更多的情况,都是从一系列「我不是什么」的思考中,逐渐把范围缩小,找到对自己真实的定义。
我们创业的时候,是4个人,从同一家公司出来的——老孙,老栾,开开,熊仔。
老孙提出辞职,打算跟老栾一起出去闯一闯,开开和熊仔还是他俩带的「兵」。老孙把这个消息告诉两个人,本意是让他们是去是留,做好自己的打算。
没想到当时两个人已经各自做好了打算,熊仔接到了帝国理工大学的深造 Offer,开开则是正在和另外一家同行公司的老板直接谈待遇。
听到两位老哥打算单干的想法,熊仔和开开几乎没有犹豫,都放弃了自己的下一步,连工资都没谈,就说要一起出来干。
刚开始创业,就能拿到一笔投资,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不幸。那家公司当时正准备上市,也需要 BIM 技术支持,开出的条件不算很优厚,但我们也真的需要那笔钱来启动,双方就一拍即合。
当时 BIM 咨询、深化设计、插件开发,什么都做,一年有上几单就能把几个人的工资发了,起步还算好。
但很快第一个大问题就出现了:心里想持续做事,可收入不给我们这份安定。
第一笔投资进账50万,花得太快了,我们还没反应过来,账上就空了。空账这事儿,成了创业路上时不时来一次的噩梦。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问题:人员少,经不起驻场;回款慢,还有赖账的,资金池抗风险能力太低;项目杂,哪方面都能做,哪方面都做不专,两年都还在原地打转,等待下一个活儿、下一笔回款、投资人许诺的下一笔进账,没有,就只能饿肚子。
不过,那时候的我们没有因为这些想过散伙,因为几个人的关系太棒了。每个人都在抢着干活儿,每个人都在催其他人早点休息,每个人都在关心和帮助其他人的生活。
开开在公司的第一次出差,对方客户还是个色狼,开开一落地就失联了,给我们仨急坏了,一晚上给开开和那个客户打了几十个电话。后来知道是开开一路上把手机玩儿没电了。那天开开在群里说:「男朋友都没这么关心自己。」
真正给团队带来打击的,是老栾的离职。
那是 BIMBOX 创建的第二年,我们已经写了几十篇东西,出了两个小教程,但还没想着把它正经做成个什么事业。
后来资金实在是太成问题,大家就想能不能好好做一门大课,卖个好价钱,把难关渡过去。
老栾就闭关研究了一个月,录出来了一门很丰满的课,虽说是想「卖个好价钱」,但当时市面上类似几千块钱的培训价格,我们可是想都不敢想,标了个200多的价格就上线了。
老栾对那门课的期待,是能像筑龙的课程一样,有个上千的销量,这样团队就能活过来了。可事与愿违,不仅销量只有可怜的几十份,还很快被人家给盗版了。
课程卖出去的1万多块钱,几个人一分,各自交房租都不够,而老栾那时候孩子正开始各种报班,来自嫂子的压力越来越大,经过几个月的挣扎和争吵,老栾最终决定撤了。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三个人和老栾最大的矛盾,是我们一直在说「坚持」——创业要坚持,分享要坚持,录课也要坚持。
而老栾则是说,创业该知道什么时候止损,这个圈子让他失望了,他是个三十多岁的人,要养家。
开开说,这张图很像《海贼王》里的那张背影
所谓「坚持」,在真实的生活面前,是很苍白的。今天的我们也想明白这个事,没有其他东西支撑,坚持和任性其实只有一线之隔。
只不过,我们那时候都没想清楚,到底什么是「其他的支撑」,到底那个让我们没有选择去及时止损、而是再坚持一把的「道」,究竟是什么。
2.「咱干的这是媒体吗?」
大宝加入之前,三个人已经找到了一点点方向和感觉。我们花了几乎一整年的时间,重新收拾自己。
市场风云变幻,第一家投资人自己也朝不保夕,协议的后续成了一纸空文,我们把该推掉的项目都推掉,没有要回来的坏账都尘封起来,一顿酒宣布初次创业正式落败。
三个人肝了30多天,「族大师」课程和 PPT 课程上线,总算有一票朋友支持,年关是能过了。
那年春节老孙写了篇文章,叫《BIM2019:在寒峭长冬里,寻找冽冽暖阳》,其实这标题是写给我们自己的。
还好,人没散,BIMBOX 没散,重新注册公司,三个人正式成为合伙人,把做项目挣快钱的欲望锁在门外,低下头只看这一件事。
这是一件什么事呢?我们给了个定义:「知识服务型媒体」,本质上的意思就是靠两件事营收——线上课程和媒体宣传。这也是那两年人家问起来合作模式的时候,两个标准的回答。
后来有两个意外,让我们觉得,这两个定义似乎没办法完全解释我们的选择。
第一件事是从施工单位辞职的粉丝昊威,决定回老家茅台镇经营自家的手工酿酒坊,一坛子香喷喷的十年陈酿和一封情意满满的信寄过来,本意是跟行业、跟 BIMBOX 的一个道别,谁知道我们喝了酒、读了信,没有接受他的道别。
已经退了办公室、在熊仔的出租屋里办公、收入还朝不保夕的三个人,用了一晚上的时间决定,要帮助昊威实现自己的梦想,熟悉我们的人知道,这就是「清流」酒的开始。
第二件事,是在北京发起了一场线下沙龙,258一张门票,到场管吃管喝,送一瓶刚出坛的「清流」酒,168一瓶,来了60个粉丝,一位挣90块钱,一共5400,交完场地费和餐饮费,刚刚好。
JOYBIM 的赵欣、广联达的吕振、香港互联立方的李刚三位朋友来免费义务当嘉宾,后来李刚还给赞助了几千块钱,我们拿出了一大半,晚上请留下来的人吃饭喝酒,其中就有大老远从新疆飞来北京参加活动的大宝。
昊威后来真的实现了小梦想,不仅把家里的窖藏酒经营起来了,还卖回到了原来工作的施工单位。
几个月后大宝毅然辞职,独自来北京闯荡,找工作那段时间就和我们住在办公室里,后来几经周折,加入 BIMBOX,成了小编。
昊威和大宝这两件事,也让我们模模糊糊地感到,所谓「知识服务型」媒体似乎也不能完全定义我们的「道」。
3.「咋了,抑郁啦?」
「三赢」,这是很久之后我们总结出来的一套打法,也是和每一个合作方沟通的时候,说的第一件事儿。
做课程,我们拒绝和职业讲师合作,而是把行业里在一线做过事儿的人挖出来,认真帮助他们打磨内容,让花钱的人学到真经验,让辛苦录课的人有额外收入还能交到朋友,也让我们自己在有收入的基础上积累声望。
做推广,我们会花心思去了解和体验产品,争取写出来的每一句话都被验证,拒绝吹牛,让做出来产品的公司被人所知,让读到文章的人能得到参考,至少也能看看行业里的新想法。我们会推掉至少一半找来推广但不合适的单位,也会经常宣传一个真喜欢的产品却不收钱。
但无论如何,基于线上的弱关联社交,再加上人各有各的目的和心思,总能让我们设想的「三赢」出现这样那样的意外,甚至是恶意。
2021年,BOX 上线了一门课程,合作老师是有真本事,但因为不是干培训的,语言组织和表达欠佳,迎来了一大波差评。我们慌不迭地找到那位朋友重录整改,一集一集地过,几个月时间都在折腾这么一件事。
后来有一段时间,我们提高审核制作标准,把合作的几门课程集中上线,好评倒是多起来了,可接连有几位老粉找来,让我们「听听粉丝的心声,别发收费内容了」。
当我们回复说,作为全职的我们,办公室租金怎么付,收入从哪来呢?一位老朋友说:「靠免费内容,做大做强啊。」另一位朋友说:「多出点领导喜欢看的免费内容,没准以后能给介绍什么合作呢?」
课程被盗版,尤其是合作讲师的课程被盗版,愤怒和无奈,还有无数疲于应付就不多说了。我们找到盗版的兄弟交涉,对方一句「你们收那么高的费就是作恶,我就是替天行道劫富济贫」,怼得开开除了哭,啥办法也没有。
大宝也一度时间抑郁得不行,这个原本在施工单位靠着大嗓门处理工作的糙汉子,却要每天耐心回复几百上千条微信,那些五花八门的小需求,积累起来是那样的排山倒海。
他总是会在深夜回复完最后一条信息,疲惫地爬上床,却因为凌晨两点没及时回复粉丝来问的消息,第二天被投诉到其他人那里。以至于那时候我们内部群里只要有人发个粉丝来问事儿的截图,大宝第一个反应就是支棱起来跟大家解释,生怕拖累了团队。

兄弟想开点,格局要大
有一次收费做了个推广,几经验证确实是个好产品,文章发到知乎上,来了一位老兄,用三天时间、十几次往来、上万字跟我们抬杠,把对产品的不满发泄到了「BIMBOX 不中立不客观」上,后来经朋友了解,才知道原来是那家软件的竞争对手,那位老兄还把我们抬杠的过程发到了自家的公众号,BOX 硬生生是「被站台」给人家引了流。
做活动的时候,那热闹就更别提了,文章留言点赞抽个奖,被人家钻规则的空子刷赞,差点儿被骂死;过年直播弹幕抽奖,人家冒充中奖人填了收货地址,签收拉黑,几百块的礼物我们自己贴钱重新买一份;还有兄弟进了活动群发广告,被我们踢出了群,跑到工商局举报我们虚假宣传。
你说,这么多委屈,咋还干呢?是呀,这也是我们自己思考的问题,没人逼着自己,不喜欢早可以收手,一定有什么东西,让我们觉得这些都是小事。
有一次内部开会,赶上几件接踵而来的糟心事儿,大家情绪都很低落。熊仔说,如果10个粉丝里,有一个骂我们的,剩下9个喜欢我们,我们是应该关注那一个人,还是那九个人呢?
老孙想了想说,哪怕有九个都是在骂的,我们都应该关注剩下那一个喜欢的。
那如果真的只有一个人,他还是粉丝吗?应该不是,他是朋友。
嗯,那个模模糊糊的「道」,有点儿显露出来了。
4.「谢谢你们。」
前些天,小编往内部群里发了个聊天记录,是一位叫大山的老朋友发来的,原话是:「老师,我被调过来画图了,再不用去车间干活了,非常感谢您对我的关照,有你的支持才使我逐步的入门直到被领导发现提拔,感谢有您。」
大山说表达了感谢,说这15块钱对你们来说可能不值一提,但可是自己一天的生活费。小编鼻子一酸,回答说你别买了,都有人生低谷的时候,我送你一套课程。
大山特别感动,一再询问小编会不会「被领导骂呀?」,并且说自己一定会好好学,用知识改变农民工的命运。
当时我们看了聊天记录,感慨不已,一套课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突然觉得再有多少人反对,这件事也要做下去。
后来有一位老师跟我们合作出课程,问能不能送几套给他的学生,我把这个故事讲给他,他说,一定要见见面聊聊更多合作,我们三观一致。
值得做的,还有一些是我们自己一开始都觉得是在「玩儿闹」的事。
去年年底,办了第二届互联网大赛,商量赛区设置的时候,熊仔突然提议,快过年了,大家被疫情憋得挺郁闷的,要不我们加一个娱乐性质的游戏大赛吧?
于是,我们做了一件全国独一份的事儿,在「BIM 大赛」中间加了个英雄联盟(LOL)赛区。
等消息放出去,选手都报名了,我们才被当头棒喝——LOL 有十几个服务器分区,选手平时都在不同的区玩,要聚在一起,就得租比赛专用服务器,一个 ID 500块钱,每场比赛的成本就是5000——加上选手的奖金、奖状和奖杯,LOL 反客为主,成了整个比赛中成本最高的部分。
当然了,BOX 的比赛不收报名费,这个钱,我们自己掏。
无论如何,能让大家在紧张的专业对抗之余,还能欣赏几场咱们行业里年轻人聚在一起的娱乐赛,我们还是挺开心的。
意外的是,比赛结束之后,我们收到了来自冠军战队里一位选手的一篇文章。他说:
「去年年底,与朋友们一起拿下了英雄联盟相关赛事的冠军,圆满了我十年的联盟梦,跨入新年,也开启了我早就想开个人公众号的念头,人是需要动力的,这是一次过去的结束,也标志着一次新的开始。」
他从高中就想打一次 LOL 比赛,但长大以后大家都忙了,没时间玩游戏更没时间凑在一起,一直没能实现这个梦想,这次比赛是正经圆了个梦。
文章详细讲了他们怎么凑齐几个朋友,怎么在预选赛连输两场险些被淘汰,怎么顶着压力一起集训,怎么去研究对手的战术阵容,怎么从小组垫底到总冠军。
因为预算实在不够,我们给每个战队颁发了五个奖状和一个奖杯,那天这支战队的队长找来说:我们自费,能不能多做四个奖杯,每人一个,今生怕是只有这一次,想留个纪念,将来孩子长大了,也吹一吹老爸当年的威猛。
那天晚上,我突然想起了冯小刚拍的《甲方乙方》,咱们这一场折腾,能给人家来场「好梦一日游」,哪怕只有一天,也挺值的。
5.「但不管怎样……」
当你把心思放到这些人和事上,他们就真的潮水一样地涌过来了。
2021年,第一位在 BOX 录课程赚到10万块钱的朋友出现了,这笔钱帮他渡过了换工作的真空期,后来真的来北京找了工作,落脚的第一站就是来 BOX 吃饭,那天他喝了不少酒。
有人和我们说,他毕业创业,从三个人的小团队开始就看 BOX 的内容,收费的免费的都看,看了就用到市场和销售,到今天公司干到了30多个人,每年都会给我们寄来家乡的特产,表达一下最真诚的谢意。
我们经常在深夜收到微信,圈子里几个原本素未平生的人,通过 BIMBOX 互相认识,成为了朋友,正聚在一起喝酒。
有人告诉我们,自己曾经花了一个月的工资,把 BOX 能消费的内容都给消费了,两年之后,这些知识加上他自己的努力,去甲方当上了领导,收入涨了不少,那之后,BOX 的新课他没有太多时间看了,但还是出了就买,就是投喂一下,顺便进课程群跟大家伙聊聊天。
我们出了两本书,把每个采访过的人名都写在了参编者名单里,有那么几位过段时间后找来,因为这么一个参编的名字,评职称的时候管了大用,要再买几本送朋友。
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给你讲上一天一夜,也讲不完。
逐渐的,我们找到了那个属于自己的「道」,不是文笔,不是排版,不是视频制作,而是最简单、最原始的,人与人的关系。
这个「道」,不是我们开会总结出来的,而是在一次一次的日常里,在听到其他队员分享这样的故事时,会重新找到一股做下去的力量:有人曾经因为我们,过得比以前更好了,于是我们要给每一个投来善意和信任的人一个交代。
有次跟起航聊起来我们这个团队的性格。那段时间,我们被一个创业者想改变行业的梦想感动,给他们刚刚开发的软件做了免费推广,不过那个团队的创始人最后没能做下去,改行干别的了,总有粉丝来问软件的情况,我们尴尬地给晾那儿了。
起航说,那下回还会被感动做傻事吗?
我说,BOX 总是一次次「被失望」,却还是选择以诚待人。你说傻吧,也是傻人有傻福,每有几次失望,就会遇到那么一个对的人,告诉我们没有白白付出,遇到的人多了,多次博弈覆盖了单次博弈,诚意是能回本的。
后来起航转了一个视频给我,是罗翔在念一段话,我看了很感慨,查了查出处,是印度加尔各答儿童之家墙上特蕾莎修女写的一段话:
你如果行善事,人们会说你必定是出于自私的隐秘动机,但不管怎样,还是要做善事。
你如果成功,得到的会是假朋友和真敌人,但不管怎样,还是要成功。
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会毁于一旦,但不管怎样,还是要建设。
你坦诚待人却受到了伤害,但不管怎样,还是要坦诚待人。
当你帮助他人时候,他们可能会攻击你,但不管怎样,还是要帮助他人。
你把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可能会被反咬一口,但不管怎样,还是要把最宝贵的东西献给世界。
6.「你说他们会读到这儿吗?」
五岁了,我们和 BIMBOX 一起,成熟了很多。
有同行给我们提供了内容,或者看到了一个好产品但没有谈商务合作,只要我们写到文章里,都大大方方把人家的公众号或产品二维码放出来,喊着读者去关注一下,以至于有时候大家伙都以为我们这是又喜恰饭了。
我们知道,流量给了人家,不是把自己的价值分出去,人家会念你的好。
我们只要出去演讲,就把 PPT 免费开放;办 BIM 比赛,不要报名费;过年办团拜汇,不要赞助费。少挣了点钱,但连接了更多人和公司,我们知道,这个局里人人都有好处,包括我们自己。
我们把去年的收入拿出一大块来开发「有劳」小程序,今年又投了一笔钱进去,做求职功能,做邀请大佬问答功能,做未来的分包功能,希望能把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更多的挖出来。今年也计划在有劳里把那些大佬「捞」出来,介绍给全行业的人认识。
今年开会,我们把课程的录制标准一再提高,也制定了新的质量把关政策,让付费的人看着舒坦,学着有收获。同时也决定去琢磨新技术,对不想付费的人保持最大的尊重,有多少门课程上线,就跟着多少可以「白嫖」的免费内容。
做出的每一个决定,我们都思考一下,这件事能帮助到谁?能成就谁?如果成本能承受得住,就把种子种下去,等着它开花结果。
这就是我们用五年的时间想明白的「道」,很简单:使劲儿成就别人。

如果你耐着性子看到这儿,那肯定是真朋友,没有套路,留两个礼物给你。
第一个礼物,我们在知识店铺上架一个音频内容,由老孙主理,名字叫《BOX 的 BIM 参考》,每周更新两到三期,把行业里值得关注的新闻、故事、观点整理出来分享给你,里面也会介绍很多值得关注的人。这个专栏长期免费,老孙说,这是他在更新 BOX 内容之外,给自己定下的一个约束,也是和你的一个约定。
扫下面的二维码,支付1分钱就可以随时来听了,1分钱的收费是为了统计数据,每一期有多少人订阅和关注,帮老孙调整内容的方向。
第二个礼物,我们想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开一个入口,也许你手头有点紧,想学习一门课程,也许你正在人生低谷,想换一个环境,也许你刚刚创业,没有市场预算,想找人帮忙宣传。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把你的小梦想和实现梦想需要的帮助告诉我们,尽管不能百分之百承诺一定有求必应,但我们会尽自己所能。
当然,如果你不需要帮助,而是也希望能帮助别人,那也可以扫码,填写你能为他人提供的帮助——比如给创业团队投资,给他人提供知识,为别人开发一个软件,我们也会记录下来,帮你们匹配到有缘人。

好了,今年的故事就说到这儿,有态度,有深度,BIMBOX,咱们下次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BIM清流BIMBOX

暂无评论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嗯,BIMBOX 满五岁了,说点平时不好讲的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