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的内容是从BIMBOX进步会员群的每日推荐中挑选而来,每天给大家日推的精华内容,包含行业笔记、经验专访、报告文献、每周政策梳理等等,进步会员小伙伴一定要记得扫码查看每日内容更新噢~
本期笔记责任编辑:@熊仔、@大宝
笔记内容来自:2024年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科技推广公益讲座
学习资料来源:中建集团首席专家李云贵先生
这段时间,我们和进步会员小伙伴们一起学习了中建集团首席专家李云贵先生在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科技推广公益讲座上的发言,内容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解,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智能建造的发展征程,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我们把相关内容整理成笔记,希望通过学习能让你对这些概念的具体执行路径更加了解,也会让你对BIM、AI等行业技术的发展了解的更为深刻。
新质生产力是习主席在2023年9月提出的,2024年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的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从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械化,到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化,再到20世纪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信息化,一次次科技创新带来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生活水平的跃升,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
历史的车轮滚滚,现在又迎来了在新信息革命基础上孕育兴起的第四次科技革命,以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等工具体系为代表的生产力,是完全不同于传统生产力的新质生产力。
在数字经济时代,新的生产力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新技术为支撑的。
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但同时又是高消耗、高排放、粗放型的传统性产业。过去30年经历了高速发展,存在很多节能环保相关的问题,特别是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比如现在的孩子都是在相对优越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再让他们到风吹、日晒、雨淋的环境当去当工人,这是不现实的。斯坦福大学马丁•费舍尔教授也讲过,我们要为下一代从业人员准备好他们愿意在这里工作的环境,这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
工程建筑行业的 BIM、loT、AI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形成了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交错融合的新局面。
互联网以虚拟的方式跨越了现实的空间,智能手机让我们的生活、工作、娱乐无时无刻不在线上,可以随时随地解决问题,而未来AI又将改变我们的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
工业时代的资产相对于农业时代来说是无法想象的,在工业时代有100亩地也不算什么,因为资本家有很多工厂,银行家有天价的货币资产,现在到了数字时代又产生了新的生产要素——数字资产,并在急剧的扩张中,比如前几年蚂蚁金服准备上市的时候估值很高,就是因为它有很多人消费数据的数字资产。
数据已经成为和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并列的新的生产要素。
数字化转型就是利用数字化技术来推动企业转变业务模式、组织架构、企业文化等,变革措施是对企业和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业务模式、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和重塑,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并逐渐向智能化和智慧化方向发展,实际上就是我们的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方面。
智能建造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与以工业化为指导的先进建造技术深度融合,通过数据知识驱动工程的勘察、设计、生产、施工和交付全过程,在建造活动和过程中,实现自感知、自学习、自控制、人机共融,协助完成复杂的建筑任务。
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从计算机辅助计算到辅助绘图,实现了“甩图板工程”,普及了CAD。
第二个阶段,是上个世纪90年代,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和项目管理,但是项目和企业管理太复杂,所以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还在进步中。
第三个阶段,是从21世纪初开始推进BIM,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目前也还在进行中。
第四个阶段,就是从当下开始,随着技术发展进步走向AI时代。
BIM的应用一直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但经过十几年的研究证明,BIM已经成为推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是智能建造和智慧城市发展的基础技术。欧盟对BIM作用和价值的评价是:引入BIM标志着建筑行业数字时代的到来。
而在普及CAD、ERP的年代,都没有提及建筑行业数字化,这也可以说明BIM对建筑行业数字化发展和转型的重要作用。
建筑行业存在的很多问题都需要BIM技术来解决,同时也需要通过技术的应用,改变行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改变设计施工之间相互割裂的状态。
国家也非常重视BIM技术的研究和应用,2004年开始立项第一个BIM研究项目,以后每个五年计划当中都有BIM的研究项目。
2011年发布第一份BIM技术文件,随后2015、2016年又持续发布了BIM相关应用的技术政策文件。
从2012年启动BIM国标编制计划,陆续发布了6本BIM国标标准。
中国还没有非常严谨的BIM价值统计数据,英国做过统计分析,认为在建设阶段运用BIM的价值大概是0.6%-1.2%,虽然这个数值不大,但相对于建筑行业的平均利率是很有价值的。
从全球来看,美国、欧洲的同行形成的共识也是:现在BIM概念和试点探索阶段已经过去了,BIM应用进入了新的务实阶段。谈的人少了,正是因为可谈的东西少了,该干的都在日常干了。
住建部在2018年就布局了普及BIM应用的措施,要开展运用BIM系统进行工程建设项目报建审批审查,部分省市已经开始实施了。
BIM的普及应用还面临很多现有问题,李云贵先生和斯坦福大学马丁•费舍尔教授交流后,总结了中国制约BIM应用的三条障碍。
BIM模型还没有法律地位,蓝图仍然是法律依据,制约了基于BIM模型的审查、交付和存档。
现有BIM软件和设备的功能和信息共享能力达不到项目要求,影响应用效率和效益。
➤ 应用BIM人员的知识结构
掌握BIM应用技能的人员大多是年轻人,他们的工程经验不够,影响了BIM应用效果。
马丁•费舍尔教授也表示赞同,并说制约美国BIM应用的前两条障碍同样存在,只有第三条有所差异。
一项新技术应用总是超前于法律,法律相对是滞后的,BIM模型一直没有法律地位,所以制约了BIM的应用。
值得称赞的是广州率先迈出了一步,2022年6月,广州发布《广州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其中第三十三条规定,与法定工程技术图纸信息一致的建筑信息模型可以一并用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与法定工程技术图纸一并进行监管。
目前BIM软件还是以国外软件为主,国内软件虽然应用量很大,应用面也很广,但是关键的建模软件还受制于国外,所以国家也非常重视推进BIM软件的国产化问题。
除此之外,BIM标准随着技术的发展也需要与时俱进的更新与修订,
6本BIM国标有些是2012年开始制定的,最早的已经过去十多年了,存在时效性的问题。
另外有些标准之间还存在相互矛盾的问题,特别是施工标准和设计标准的理论体系及指标体系都有所不同。
住建部和住建部信息中心也正在考虑解决国家标准的修订方面的关键问题,做到统一标准、统一标准的理论体系架构。
下一步应该从技术应用到管理应用,特别是对于项目经理和设计负责人,可以不会BIM建模,但一定要学会用BIM的理念来管理项目。
➤ 应用深度
下一步应该重点抓BIM模型的质量,才能给BIM模型的数据价值发挥提供好的基础。
➤ 应用生态
BIM的普及需要既懂BIM又要懂工程复合型人才,而且还需要有很好的数字生态环境。
➤应用效益
用BIM的目标是要解决工程问题,产生价值,提质增效。
智能建造的核心是通过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及相关装备的应用,实现建筑行业在三个重要方向上的效率升级。
➤ 第一是体力替代,建筑机械可以替代我们完成现场的很多体力活,特别是在风吹日晒雨淋的艰苦环境下的高危作业。
➤ 第二是感知能力增强,通过物联网、可视化等技术和AI技术的结合,使设备的感知能力有所提升。施工现场这样临时的场所,提高感知能力,才能实现科学的管理。
➤ 第三是决策能力的提升,通过大模型技术和大数据资源来实现科学的决策。
国家也制定了人工智能发展的规划,特别是今年在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把人工智能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希望能够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的技术产生价值。
人工智能价值得到大家的认可是它赢了国际象棋冠军和国际围棋冠军,而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上得到广泛应用是图像识别技术的发展和突破。
2023年被誉为生成式AI的元年,大家都在关注Chat GPT,Sora,经常听到有人在讨论Q-STAR,还有人判断说到了2027年,AI的智商可能会达到145。
住建部一直在积极推进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发布了三期可复制经验做法。第一期面向行业提出了五个行业要实现转型升级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和发展重点,后两期是面向24个试点城市征集的。
➤首先是数字化设计,现在叫智能化设计更合适,要解决BIM在工程全过程当中的应用,特别是在设计阶段的应用。
➤ 第二是智能生产,要把现场的施工作业搬到智能化的生产工厂去,只在现场实现装配。但在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工业制造业不仅仅是工厂生产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对精度和质量的严格要求。
➤第三是施工的智能化管理,工地的管理效率和水平不断提高。但智慧工地的建设投入是比较大的,目前产出和投入比不高,价值还有待进一步的挖掘,特别是数据的价值还没有得到很好的管理和利用。
➤第四是数字生态,建筑产业互联网是整合整个行业数据资源的工具,但目前还在探索阶段,虽然已经有一些小的产业互联网,但还没有形成一个真正能够把行业信息汇集在一起的行业互联网。
➤第五是智能装备,建筑行业的工作是非常辛苦的,希望可以用建筑机器人来代替人工在风吹日晒雨淋的极端环境下来作业。
总体来看,智能建造的发展还处于初期起步阶段,人工智能从生成式到通用智能技术还在快速迭代发展,建筑机器人的研究也在逐渐成熟和提升。
2022年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对行业的未来发展总结了十个趋势,其中第七个趋势是数字技术转型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把数字技术单独列出来,要聚焦七大数字产业,明确提出要发展智能建造,推进新型城市建设,说明智能建造是十四五发展的重点,也可能是未来国家规划的重点。
在传统的技术环境下,项目各参与方是通过纸介质传递信息,现在有了数字技术,整个行业的连接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首先,业主在策划项目时,就会用BIM对设计和施工招投标提出要求。
设计阶段一定是基于BIM和AI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就把错漏碰缺等技术问题消除掉,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字虚体,并把模型发给施工企业共享。
未来一定是由机器人来完成施工中的主要建造工作,将来的运维也一定是基于数字孪生模型的智慧运维。
供应商的和工程项目之间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数字化改变了采购的方式和效率,将来采购对于业主来说非常简单,完全可以由自己去完成。
最终整个项目的组织方式、管理方式,全过程的咨询模式等都会发生很大变化。
以终为始,我们看到未来的样子,再看到今天的欠缺,就会明确我们要往哪里去。
以上就是所有的内容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BOX进步会员内容每日更新,为你提供BIM、数字化、智能建造领域的最佳信息源。
扫码加入进步会员,可以享受到更多权益,别忘了联系小编加群~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建筑科技BIMBOX
暂无评论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