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BIM政策文件,4招让你看出内行人的门道来

你好,这里是 BIMBOX。

这些年关于 BIM 的政策出台了不少,大部分你都有所耳闻,如果只是把这些政策一股脑地罗列给你,那就没啥意思了。

所以,今天我们想教给你一个很值钱的技能:怎么看政策,才能看出门道来

很多人知道该关注国家和地方的政策,但你从头到尾读了一遍,会发现每个字都看得懂,但整体还是不知道想表达什么意思。

有这种感觉很正常,因为我国的政策一直是非常含蓄的,这一方面和东方的文化有关系,另一方面,这也是一种天然的筛选机制——让那些愿意花精力研究政策、能看出门道的人,自己品味出一些意思来,得到早鸟票。

高晓松在一个节目里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就说了一个很难忘的场景:

当时一位重要的国家领导人离世,他的祖父母和父母围坐在收音机前,认真记录追悼会上领导人名字出现的顺序,在那个时代,名字的顺序里就藏着重大的消息——这些消息一方面是公开的,另一方面又是只留给有心人的。

今天的内容我们不讲那么神秘高深,而是分享给你一套人人可以实践的方法,目的不是为了增加谈资,而是让你真正抓住政策脉络里的未来。文章一共分五部分:

方法论:政策文件怎么看?

例题:通过两份历史文件看市场发展

练习题:按图索骥,洞见 BIM 审图政策背后的逻辑

重要思想:政策文件和普通人到底有什么关系?

思考题:学会方法后,再看几份最新的重要政策

01

方法论

政策文件该怎么看?

政策文件读多了,你会感觉它们写得都很像,文法结构和语言风格都非常相似,你在这篇政策里读到的东西,似乎在其他政策里也读到过不止一遍。

这正是我国政策的一个特点:所有的政策都必须是一脉相承、有先兆的,越是重大的政策,越不可能突然冒出来。只有这样,政策本身的正确性和稳定性才能得到保障。

经济学家何帆把这叫做「政策连续性定理」。举个例子:

1992 年 10 月中共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式确立,它就有一个重要前兆,也就是同年 1 月份邓小平重要的南巡讲话:「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发展才是硬道理」。

 

那这个讲话也有先兆,早在1987年的十三大,中央就已经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和计划的内在统一」。

我国很多的政策都有这种一脉相承的特性,知道这一点有什么用呢?

比如有一个政策,在先后颁布的 ABCD 四份文件里都出现了,刚在 A 文件出现的时候,大家都不太敢动,再看看;等到 B 文件出现的时候;有些人看出了这种重复性,觉得可以行动了;C 文件又出现的时候,不少创业者和企业高管已经行动了,最早一批人都积累了一定成果了;等 D 文件出来的时候,大方向已经天下皆知,还是会有很多人表示看不懂。

其实如果你把 ABCD 四份文件放在一起对比就能发现,很多人所说的「趋势」,早就不是趋势,而是事实了。

这就是咱们今天要说的第一个知识点:

方法1

 

把多份相关的文件放到一起看,找到那条跨越时间的秘密线索。

只看不变的东西还不够,我国一直是「稳定中求发展」,你找到了「稳定」,还要找「发展」,发展就是不同政策文件里细微的区别。

 

比如去年的政策,写着「推广某某技术」,今年的文件里变成了「大力推广某某技术」,如果你注意到了这个细微区别,你就找到了一个正在上升的行业;反过来,如果去年「大力推广」,今年变成了「努力探索」,那这事可能是遇到什么困难了。

再举个例子,同一个机构颁布的政策,往往段落格式是基本一致的,比如先说指导思想、再说现状、然后说说总体目标、再谈具体任务。在同样的段落里,你会发现有一些东西去年没有提、今年新增了,或者去年强调了、今年拿掉了,这种区别也能体现出变化的趋势。

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二个知识点:

方法2

 

找到类似的文件,在细微差别里寻找发展的趋势。
另外在中国,任何的地方政府、行业机构、企事业单位颁布相关政策,都不会胡乱拿主意,而是会去执行落实更高级别的政策指示。大多数政策文件,你都能找到上一级别的相关政策,它出现的位置比较固定,一般就在整个文件的第一段,标题大多数是「指导思想」,写着类似「为贯彻落实某某政策,制定此文件」这样的话。

那个为贯彻落实的「某某政策」是你应该去看的,为什么呢?因为越是到上一级的政策,我们前面说的「稳定发展」的特点越明显,你越能发现大的趋势。而一个政策到了地方,往往调子已经定下,成为了事实。

所以,请你以后读政策的时候,记住第三个知识点:

方法3

 

按图索骥,找到背后更高级别的政策。
还有最后一个知识点,不用举例了,直接说:

方法4

 

一份文件里会提到很多内容,没必要全看,快速找到你关注的领域,Ctrl+F 是个好技能。
好了,知识点讲完了,后边的同学醒一醒,咱们开始做题了。

02

例题

两份历史文件看市场发展

下面我们拿两份出台很久的文件出来练习一下,之所以先找两份老文件,是因为比较容易事后诸葛亮,从后来市场的反应来验证这几个知识点。

这两份文件就是住建部在 2011 年发布的《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和在 2016 年发布的《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

我们先挑几处对比明显的地方,来分析一下相同和不同之处。

2011 年发展纲要开篇的指导思想中写道:

高度重视信息化对建筑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加强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2016 年发展纲要指导思想中写道:
增强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能力,加快推动信息技术与建筑业发展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塑造建筑业新业态。

你看,两份文件时隔五年,不变的内核就是把信息化深度融合到建筑企业的发展中去。这条政治正确的主线是保持不变的。

接下来我们拿出放大镜,仔细看看两份文件的不同点:2011 年说是「高度重视信息化对建筑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到了 2016 年变成了「加快推动信息技术与建筑业发展深度融合」,从高度重视的「看」,变成了加快推动的「干」,看出点区别了没?

实际从 BIM 出现的次数也能看出这种变化来,2011 年的发展纲要,BIM 出现了 9 次,首次出现的时候翻译成了「建筑信息模型」,而 2016 年,BIM 在发展纲要里出现了 28 次,且没有翻译。

换句白话就是:「该懂的你早就懂了,快点干。」

有这么含蓄吗?还真就这么含蓄。

另外,两份纲要还有一个明显的区别。

2011 年提出的 BIM 和信息化,主要围绕着企业单点应用,比如设计协同、参数化设计、可视化、4D 项目管理等等。

两个字概括:工具。

到了 2016 年,上述 BIM 的应用全都重复了一遍,并且新增了「与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讯、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深度融合,实现BIM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应用,建立基于BIM、物联网等技术的云服务平台。」

两个字概括:平台。

从工具到平台的变化,要突破的核心是什么?看一下 2016 年发展纲要的原文:

加快相关信息化标准的编制,重点编制和完善建筑行业及企业信息化相关的编码、数据交换、文档及图档交付等基础数据和通用标准。

这个变化,小耳朵猫酱在她的文章《从20年政策走向,窥探BIM未来》里有详细的讲述,在这儿就不重复了。

那么我们事后回顾一下,行业里大面积的出现工具级应用是在 2013 年到 2014 年左右,而基于 BIM 的云平台则是在 2018 年左右出现,2019 年大面积占领市场。和相关政策的发布时间差不多就是 2 到 3 年的研发和推广周期。

这两波人,都看到了两个大政策里面的风向,看到就马上行动了。

再来看一个值得玩味的地方,在「总体目标」这一章节,2011 年发展纲要中写道:

形成一批信息技术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建筑企业。
而 2016 年的发展纲要中是这样写的:
形成一批具有较强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和信息化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建筑企业,及具有关键自主知识产权的建筑业信息技术企业。

相同之处很明显,就是要通过政策扶持,带出一批应用信息技术的建筑企业;不同之处也很明显,2016 年多了两个关键词: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

这个明显的不同之处从哪来的?这就要动用我们第三个知识点了:向上追溯

2016 年发展纲要的开篇就写道:

为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我部组织编制了《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

那么这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找到原文,你会发现里面有这样一句话:

我国信息化发展也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是核心技术和设备受制于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够。

加大对科技型创新企业研发支持力度,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适当扩大政策适用范围。

你看,2018 年民间才开始讨论信息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甚至大多数人 2020 年才意识到这个问题,而它早在 2016 年就被写进了国家发展战略里,实际上也确实有一批「早起的鸟」享受到了这一波红利。

我们还可以继续往上追溯,2016 年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和《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都提到了一个重要的词:十八大

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 2012 年召开的。这次会上对信息化提到了多高的要求呢?明确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后者在我国可以说是一等一的大事,纵观党的 90 多年发展历程,这是从来没有先例的。

2011 年国家层面就把信息化提到这个高度,你站在这样的国家视角,再回看近 10 年大大小小的政策,是不是找到点「一以贯之」的感觉了?

03

练习题

BIM 审图政策的洞见

关于 BIM 审图政策,这段时间一直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为了避免各种情绪化影响理性分析,在继续讨论之前咱们先划一条红线:

下面的讨论全部围绕摆在明面的、所有人都能看到的政策原文来展开分析,目的是探讨政策的读法,至于文字以外的各种「小道消息」,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之内。

下面我们开始做这道练习题。

2020 年 5 月 7 日,湖南省住建厅发布了《关于开展全省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图BIM审查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

全省新建房屋建筑工程(不含装饰装修)施工图自2020年6月1日起分阶段实施BIM审查,申报施工图审查时应提交BIM模型。

这个政策刚刚发布的时候,很多人表示一下子懵了,怎么突然就搞 BIM 审图了?按照我们今天的方法论,你首先会想到,任何一个政策都不可能是突然出现的。省级住建厅发布的政策,一定可以追根溯源,往前找历史政策,往上找更高级别的政策

直接看第一段:

为贯彻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建筑信息模型应用工作的指导意见》……

好,我们找到了两份文件,一份国家住建部的,一份湖南省政府办公厅的。

我们先看看第二份,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建筑信息模型应用工作的指导意见》中,第二大项工作重点里有这么两句话:

加快编制符合湖南省实际情况的BIM技术应用、数据交换、模型交付、验收归档等有关技术标准和应用指南。

逐步对现有二维的工程档案和数据库转化成BIM档案,实现各部门的数据集成和共享。

 

还有一句话更重要:

转变政府监管方式,建立基于BIM技术的项目立项、规划设计、招投标、工程验收、审计和档案等环节的审批和监管模式,实行模型化并联审批。

这份报告的发布日期是什么时间呢?2016 年 1 月 14 日,四年前。

一年之后,2017 年 1 月 18 日,湖南省住建厅发布了《湖南省城乡建设领域BIM技术应用“十三五”发展规划》。文件里可以找到下面两句话:

加快基于BIM的数字化审图建设,探索基于BIM的数字化审图方法,建立基于BIM的数字化审图平台。

研究基于BIM模型的数字化审图方法,推动BIM应用成果的审查和交付,为湖南省城乡建设领域大数据的收集工作打下基础。

敲黑板注意对比啊,2017 年比 2016 年还多了「加快」两个字。

你看,2020 年的消息一点也不突然吧?早就写到政策里了,而且一直在催,只是有人当真,有人没当回事。

省级的文件看完,再向上一级追溯国家级的相关政策,《BIM 审查工作通知》的开头提到了另一份文件,国家住建部的《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发布时间更早,是 2015 年 7 月,里面是这样说的:

研究适合BIM应用的质量监管和档案管理模式…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施工图审查、工程监理、造价咨询以及工程档案管理等工作中的BIM应用研究,逐步将BIM融入到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

我们的追溯还没结束,这份住建部的指导意见开头,又提了两个「为了贯彻执行」的文件。

一份是住建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发布时间为 2014 年 7 月,里面有这样一句话:

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等信息技术在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全过程的应用,探索开展白图替代蓝图、数字化审图等工作。

另一份是我们一开始着重给你讲的《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这份纲要中并没有提到有关审图的内容,不过在下一份《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却有这么一句:

建立设计成果数字化交付、审查及存档系统,推进基于二维图的、探索基于BIM的数字化成果交付、审查和存档管理。

到此为止,我们找到了三份国家级的文件,和两份省级的文件,可以拼凑出 BIM 审图的脉络来了:

2014 年,住建部在文件中鼓励地方探索开展数字化审图工作;

2015 年,住建部发文鼓励地方进行施工图审查的 BIM 研究;

2016 年,「探索基于BIM的数字化成果交付、审查」被写进住建部建筑信息化发展纲要;

2016 年到 2017 年,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和住建厅正式发文,建立 BIM 审图模式,探索 BIM 审图方法,转变政府监管方式。

2020 年,正式实施 BIM 审图。

通过这条线索,以及各个文件中的用词,我们能得出两个结论:

第一,这件事的发生一点都不突然,再次印证了我们强调的那句话:中国没有突然出现的政策。

第二,国家层面,目前对 BIM 审图是「鼓励探索和研究」,不是「大力推广」,也就是小范围试点,允许犯错。而湖南省收到这个鼓励的政策,率先行动,敢为人先。

在整个时间段里,所有行动指南都被公开写在明处,没有秘密。而从之后的事情来看,确实有不少人嗅觉灵敏,在几年前就开始了行动布局,有软件商,也有设计院,同时也有不少人没注意政策的走向,等《通知》出来的时候大感意外。

值得一提的是,直到现在,湖南省在 BIM 审图的探索行动方面仍然是走在全国最前列的,很多 BIM 的宣传机构有意无意地把这件事和北京、深圳等城市推行的人工智能审图混为一谈,实际 AI 审图和 BIM 没关系,审的是 CAD 图。

如果你感兴趣,可以用今天的方法找找人工智能审图背后的政策线索,那是和今天内容无关的另一条线,也很有意思。

尽管这一小节我们强调依照字面内容理性分析,但看到这肯定还是会有小伙伴说:「老孙,你不知道内幕,其实啊这事儿是那样那样的。」

别着急争,我还想分享给你一个更高级、更有用的思想。

04

扩展认知

政策和普通人有什么关系?

我在知乎上看政策分析,看到很多人喜欢往回看,对政策的「内幕」津津乐道,这个高层是怎么想的啦,那个条文背后有什么博弈啦,咱们不讨论这些小道消息是对还是不对,而是追问一句,假设它们就是对的,知道了这些对一个人的行动能有什么用呢?

这就要来到今天最后要讨论的问题:对于大部分很难享受国家政策扶持、拿不到直接红利的普通人,政策到底有什么用?

国家和地方政府推出一项政策,当然是想推进一件事,但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都不可能普及到所有人,不能说一条政策出来了,每个人直接分几千块钱,对吧。

那政府怎么靠一条政策,撬动一大群人按照它期待的方向去行动呢?

请你记住一个博弈论中的重要思想,聚焦点。我们说这个思想很高级,因为它的提出者是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托马斯·谢林

冷战时期,谢林为遏制美苏大战作出的重大贡献,用的就是他在博弈论中提出的「聚焦点」,也叫「谢林点」。

什么叫聚焦点呢?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你和几位朋友去一座岛上,快到岸的时候船沉了,你奋力游泳,被大浪拍上岛,和所有朋友走散了。你的手机坏了,饥肠辘辘在岛上走了两天,你猜你的朋友们也能幸存下来,但岛太大了,你不知道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和朋友们汇合。

通过在岛上的两天时间,你发现每天日落的时候,岛上有一座灯塔会准时亮起来。请问第三天,你会选择怎样和朋友汇合?

答案当然很简单,就是在日落的那一刻,到灯塔处和朋友汇合。

但背后的道理可不简单。你想,岛上有无数个地点,你们并没有事先约定汇合的方式,也就是说,你不仅要猜对方会去哪里,还要猜对方猜你会去哪里,还要猜对方猜你猜他会去哪里,在博弈论里,这种互相的猜是没有尽头的。

灯塔没有承诺你任何好处,但它让让这种无限的互相猜测停止在一个具体的点,这个点就是聚焦点

在股市里,你想买会涨的股票,同时是别人也看涨的股票,别人反过来也一样。你猜我猜你猜我,在这个所有人都希望其他人的选择跟自己相同的游戏中,如果聚焦点现身,市场会瞬间形成合力。股市里的聚焦点,很多时候就是国家政策。

这就是我们讨论的问题,中国市场为什么政策的效应非常显著?并不是因为它许诺给所有人明确的回报,而是市场本身有无数种资源配置的可能,但是市场知道政府的政策是最强势的存在,所以当政府出台一个政策的时候,教育、企业、协会、投资、人才都会互相猜,其他人一定会跑到那个「灯塔」处集合,市场会瞬间收敛到政策这一个维度。

这也正是我们说,为什么猜测政策背后的内幕,是一件没有行动指导意义的事。因为所有人看到的「灯塔」是写在明处的政策原文,这是所有人互相猜测对方行为的唯一参考。

而如果一个人关注的不是那座显而易见的灯塔,而是想:「我是一个知道更秘密消息的人,我要去森林里的小溪。」他当然有去的自由,但大概率会失去和朋友会合的机会。

05

课后习题

今年的几份重磅文件

好了,今天咱们方法、例题和思考都讲了,体育老师生病了,最后再拖个堂,给你留个思考题。近期有两份很重要的政策,分别是:

国家住建部、发改委、科技部等十三个部委联合发布的《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家住建部、教育部、科技部等九个部委联合发布的《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这么多部委联合发布文件,其实在行业里是不多见的,里面的内容可以深挖的也不少。你可以用今天讲的方法来练练手:

这两份文件有什么内在关联?和它们一脉相承的政策有哪些?

这一系列相通的政策里,你找到了什么关键线索?

两份文件对于一些技术,描述有什么不同?

哪些领域是「大力发展」、「快速推进」,哪些领域是「试点」和「探索」?

哪些地方政策和行业政策在贯彻执行这两份文件?

如果你还有余力,建议你再读一下十九届五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这份文件说是今年最重要也不为过,不过高度比较宏观,需要你跳出技术、专业甚至是行业的视角,看看能不能找到中国未来五到十年的「灯塔」。

欢迎你留言写下自己的发现,如果写得比较长,也欢迎给我们写信,BOX 会考虑把小伙伴精彩的分析专门拿出来讲给大家。

希望你今后再读政策的时候,有那么一瞬间打通任督二脉,对远方某个尚未谋面的小伙伴默默地说:

懂了,咱们灯塔见。

最后发个福利,BIMBOX 已经把近年所有和行业相关的政策整理好了,进入我们知识店铺,在「BIMBOX 粉丝福利」专区找到「行业资料福利」专栏,你要的源文件都在里面。

有态度,有深度,BIMBOX,咱们下次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BIM清流BIMBOX

暂无评论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10年BIM政策文件,4招让你看出内行人的门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