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这么开心不是因为旁边的美女两年半下来,两个项目从初设一直跟到了竣工,其中一个项目的细节大样图基本都是我一个人负责,画了差不多整整一年,夯实了不少的专业基础,期间也经常有机会去工地。▲底层实验室加物流中心,上面两层办公,细节大样基本都是一个人所画现在回想起来,这段经历对后来的工作很有帮助。但这个小公司对ArchiCAD的应用还是停留在传统的2D画图模式,这两年半我对BIM的认知也没有什么提升。真正认识到BIM的重要性,并开始提升水平,是在正式工作后。2018年硕士毕业之后,我来到了欧洲第二大事务所 ATP 的法兰克福分部,在这里受到了公司系统的培训,也参与了三个BIM项目。后来机缘巧合,因为 FOUR Frankfurt 这个项目我跳槽来到了 HPP建筑事务所,然后跟这个项目直到今天。开始也是从建模员和绘图员的工作做起,认认真真在做,建模就把模建干净,画图就争取不出错,一路走来也慢慢成长。从旁听会议,到参会讨论,再到独自主持会议,有了一定的决策权,现在做地下室部分的项目副负责人,管理7个人的团队。
▲门的列表局部列表里所需要的信息,也可以有多种方式批量填充,比如门的编号。这里用到的逻辑是房间编号加后缀来组成门的编码,比如房间编码为:1-U4-LAG-00-04, 那这个房间的第一个门就加后缀1,门的编号就是1-U4-LAG-00-04-01。这样每个房间的编码都是独一无二的,由此产生的门编号也是独一无二的。那房间的编码又是怎么来的?因为模型做了分离,房间的编号信息在面积模型里,一个房间的编号是由所在区域、楼层、功能、类型、房间号这五个参数组成,五个参数连接起来就是房间的编码。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五个参数的信息从面积模型转移到门所在的模型里,通过 Dynamo 读取面积模型里的这五个参数,导入门所在的模型,然后根据房间里门的数量添加数字后缀,再把这六个参数按顺序通过 Dynamo 连起来,就有了门的编码。项目一共有接近1万个门,通过这样的操作节省了很多时间。当然,这个项目也有它自身的问题,有施工经验的建筑师基本都是上了年纪的,不了解也不愿意学习BIM,有BIM经验的建筑师,基本都比较年轻,工地经验少。这样会增加公司内部的沟通难度,比如年轻的建筑师有时在一个并不重要的点上投入了很多时间,或者过度建模。而老一辈的建筑师因为对BIM不了解,在项目进度把控上有时出现偏差,严重的情况甚至没有按时交图。这个问题也只能通过在实践的过程中慢慢磨合了。
暂无评论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