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千人千语 | 老铁,BIM的落地没那么容易!

当你迷失自己,找不到方向…

当你不知道,其他地方在发生什么…

听腻了官方的宣传,也许你想听听真实的故事…

在BIM千人千语,听听真正的BIM人的心声吧!

严世鸿
北京BIM咨询工程师

今天的感受和认识呢主要包括三大块的内容:建筑、 信息和模型。

第一建筑—–相信大多数做BIM同仁都或多或少都有建筑从业的背景,或者是建筑相关专业毕业的,所以请大家不要放弃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要过度去追逐那些特别华丽的技术,请回归到这个技术初心,去做一些正在能够落地的BIM项目。

同时,不要认为BIM是个筐,萝卜青菜都可以往里装。

第二信息—–我遇到很多高举“BIM主义”大旗的项目,但非常遗憾的是最终成果可能就是一个建筑物的三维模型。我认为那个只是BIM的可视化一面。

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BIM的空间几何数据和其他维度的一些属性数据。

传统模式识别判断高支模区域是通过对比CAD图纸、或者是以往的项目经验,但我们觉得这项工作可以通过以设定好的计算模型去快速、统一的识别,所以我们就自主研发了一款高支模的Revit小插件,这个插件可以识别正交梁情况下的高支模区域,虽然这个插件还很雏形,还不能对识别所有的危大工程的大梁,但我觉得这是对BIM空间数据一种很好尝试。

最后一个是模型—–我要分享的是建模的质量。现在BIM建模企业非常的多,建模模型的质量也良莠不齐,也有部分人认为BIM建模是一项非常低端的工作。

但我想说BIM建模是基础,也举个例子说明吧,像我们二次开发的时候,会涉及到构件的识别,如果是你用一些非常复杂的算法去识别构件的话,远远不如规范化的BIM构件命名识别来的方便,同时你对构件信息输入的不规范,也会造成后期二次开发难度的增加。

所以我想说,一个标准的建模规范、一个高质量的BIM模型将会是你项目落地的重要保障。

飞扬
成都施工一线骨干

BIM这个概念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就意味着高大上,感觉很不亲民,其实对于一个施工企业,大家都把BIM想复杂了,就目前来说,国内依然有很多项目是挂靠的,项目的老板和项目经理一听说BIM,第一个反应就是钱,我需要付出多少钱,BIM是否能有效的帮我赚钱(其实就是能否算精确工程量),BIM跟我过去的预算有什么差别,把重心都放在了模型和工程量上面,对于他们来说,出一个精确的模型,就意味着精确的工程量。

不容否认的是,把工程量算准确了,确实有助于确保施工方的利益,最直观影响施工方利润的还是工程量,很多时候施工方都希望在工程量上面做文章。

在项目上使用BIM的先决条件,我认为应该是信息化的程度,和员工的素质,同时这也是直接影响实现BIM建设进程的重要因素,接下来,就个人理解的情况,谈谈我们实现BIM落地,需要走几步。

第一步:革新概念,修正BIM的理念。

到目前的现状来看,依然还有施工一线人员对于BIM的理解就是超级算量,多建几个模型起来,对于算量就会更加准确。对于施工项目部来说,大范围的建模绝对不是一个理性的做法,自BIM的使用标准出台以来,其实更加强调的是用模,用模型作为辅助工具来管理工程,实现工程信息化管理,实现网络协同工作。

从这一点来说,算量只是其中一个功能,而且不是最重要的功能,目前不管国内国外的建模软件,都是有一定的缺陷和使用困难的,始终有些工程量不是能倚靠软件能完全计算出来的。

不要以为BIM是超级算量,无所不能,动不动就想在工程量上做文章,这样的低级竞争手段绝对不是市场竞争的长久之计。

模型的作用应该是作为一个信息的载体,将构件的信息告诉给每一个施工作业人员,告诉材料人员应该准备什么材料,准备多少材料;施工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模拟建造过程制定相应的技术操作流程。

不管模型建多少,只要不用模型,都不能称之为BIM。

打个比方,如果把BIM看做是一个数字,那么模型可以看做是1,而用模的水平和深度就是后面的0,你想产生多少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你后面的0有多少。

第二步:使用模型,记录数据,封存资料。

BIM的使用重点是改变传统的施工模式,其实不管是高材生,还是小学生,都会对二维的图纸有理解的偏差,但三维的模型却不一样,直观的物体,放在自己的面前,只需要参照着做,按着模型提供的信息去做。

那么,在大家的认知上,都会达到同一个水平,所以,不论是施工交底的时候,还是在项目施工人员和甲方人员交流的时候,都会非常方便,并且会加快施工交底的效率,从而提升施工的效率和正确率,所以这也是目前在项目运用中最直观的表现。

举个例子,一个高层建筑图纸,在做外墙装饰面的时候,由于设计户型的需要,高层建筑有很多个转角,剖面图只表现楼梯间部位的视角,有些转角的位置就无法在立面或剖面图上展现出来,图纸从设计院出来的时候,设计人员也没想到要单独出一张图来说明转角部分的装饰做法,所以项目上的施工人员就只有依靠经验或者猜测来确定转角处的做法,最后等到设计来现场看的时候,发现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于是就开始互推责任了。

BIM最大作用是中间的字母I,也就是信息,简单的说就是我们整个工程的数据,模型在建立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的写入图纸表达的信息;方便了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我们又将工程实际发生的数据存入模型内,这样一来,我们工程的每一个构件,不仅可以查到设计信息,也可以查到施工过程中的信息。

比如一根柱子,高度3米,截面尺寸450*450mm,C35的混凝土标号,4根HRB400E直径25mm的钢筋和20根HPB300直径10mm的箍筋,就是这根柱子的设计信息,而现场施工时,施工该柱子的施工单位、班组、施工时间、施工时的气候情况,混凝土检验批报告,钢筋检验批报告等信息,就是我们需要记录的施工过程信息,而这些信息,在将来对结构进行维护,或者进行爆破拆除,再或者是作为军方使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BIM也是为了方便日后使用建筑的业主方。

另外传统我们备案的工程资料过于繁多,而且纸质版的文件很容易出现保存不善或者丢失,现在的工程越来越繁琐,需要备案的资料也越来越多,经济资料、技术资料、安全资料、施工日志等等,资料的管理过程中还涉及到部门之间的资料交叉管理。

在管理过程当中,纸质资料流转繁琐,影像资料又是各自存储各自命名,造成了很多资料不能细化管理,办公程序过于复杂,工作效率提不起来。

而基于网络云协同平台下的BIM信息化管理手段,正好可以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通过服务器来储存电子版工程资料,各部门通过服务器来管理资料,部门之间通过网络来共享资料,这样既方便了查找,也让资料实现了部门间的交叉管理和流转,影像资料根据构件和部位上传进模型中,管理起资料来就更加的细化了。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基于BIM的云协同平台更像是一个企业OA管理系统,在项目级的运用上,BIM平台将项目部各部门的力量都整合起来,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

第三步:强化管理,制定自己的BIM管理体系,全面实行信息化,分析项目利润,为公司级提供企业指标,企业定额。

在今天,各个建筑企业都有着自己的管理方案,BIM是一套结合了模型的信息化管理技术,所以每个公司的状况都不一样,BIM的核心是人,而不是软件,BIM软件只是一个辅助人们管理工程的工具,所以执行BIM的人员素质和对BIM管理的理解才是引导建筑企业走进信息化的关键,而每个企业人员素质都是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是需要制定一套自己的BIM管理体系,不能去照搬其他公司的模式,成功可以模仿,但是却不可复制,这个道理是大家都懂的。

目前很多公司刚开始对BIM抱有很大的热情,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就发现BIM不适应自己的公司,甚至于刚开始听软件公司鼓吹自己的BIM软件,后来发现满足不了自己的工程,这都是我们在建设BIM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其根本原因,还是自身的问题,别人公司的BIM管理的方案都是贴近着自己的办事规程来的,别人的成功也是基于了自己公司的管理体系来建设的信息化,而不是全然接受别人的管理办法,然而软件公司所谓的BIM解决方案,都是站在软件公司自己的立场上,根据多数建筑公司的提议做的,而这些多数的建筑公司也都是根据自己本公司的情况提出的方案,当然也是不能满足全部建筑企业的。

所以在做BIM管理体系的时候,一定要参考自己企业的部门设置情况和项目人员配属情况,确定使用BIM的目标,并且制定一套BIM执行手册,将BIM技术中可以成熟使用的技术部分运用于工程中,将自己可运用的应用点全面展现出来,这样大家在看到了运用价值的情况下,才会对BIM越来越有兴趣,并且逐步探索和完善自己的BIM管理体系,让BIM真正能成为自己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在一线的摸爬滚打中,尽力的去探索使用BIM,推动使用BIM,深化研究BIM,BIM的潜力才能发挥出来。

建筑行业全面步入信息化时代是迟早的事,尽早的完成项目级和公司级的全面信息化管理,才会在行业竞争中更具备优势,在全方位的信息化实现之后,企业的数据分析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利润分析的时候,更加可以借助过去工程汇总起来的大数据库,对每一个分项进行多方位的分析,确保工程的利润。

BIM平台的大数据提供历年企业的各大项目的单价分析、消耗分析、成本分析、进度分析等,也可以让企业更加精确的了解自己的生产实力,拥有自己的企业定额,在竞投标当中会非常有竞争优势。

最后我想说的是,目前我们所遇到的一些困难,有一方面是源于领导层面对于BIM的误解,现在国内很多新奇的事物总被炒的很热门,成就了BIM曾经在2014年到2016年的2两年火爆期,两年的时间,让国内的多数软件公司看到了市场的潜力,同时也让一些急于求成的建筑企业盲目的去追求和建立BIM的团队甚至部门,最终导致了很多对BIM抱有热情,希望看到高回报的企业慢慢地冷却下来,甚至感言BIM无用。

另外国内的多家BIM软件服务商竞争,有优势的软件平台不能实现数据的交互畅通,特别是造价数据,各平台的模型数据不能做到完美的对接,还需要不停的去转换格式,并且数据存在丢失的情况。

事实证明,我们需要的BIM时代还不能按我们的设想到来,但我们却在BIM的道路中,不断的探寻我们要走的路,希望那些曾经很有想法的建筑企业,能尽快走出BIM的冷门期,真正的去反思BIM的运用价值,找到属于自己的BIM之路,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BIMBOX,有态度有深度,我是飛扬,谢谢大家!~

头马
南宁工程管理专业学生

Hello,大家好 ,我是一名在校生,我的专业是工程管理,我在2016年的时候,就对BIM有了一些简单的了解。

但是直到2017年6月,左右我才学习BIM,现在我们所学习的,还是偏软件操作上的东西,对于大学生来说啊,若是坚定的走BIM这方面,这条路发展下去,那么我们需要软件上的操作,另外还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呢。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对于BIM这收入,我查了一些资料,但是很多人都没有说他做BIM,真正上的收入问题?

最后呢就很感谢,这个BIMBOX公众微信号,简直是我们BIM界的一股清流,感谢你们的付出,谢谢!

其实呢,我就是一个分割线

根据上一期大家的投票结果,最终十工成皿成为第一期千人千语最佳心声,《每日一技 | 我的成长轨迹》系列丛书近期将会为你寄出,注意查收哦。

另外三位小伙伴,董叁军、刘可、杜利鹏也将获得电子版的每日一技丛书,再次感谢你们的参与,感谢每日一技团队的大力支持。

 

 

暂无评论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BIM千人千语 | 老铁,BIM的落地没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