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BIM,你可能经常听到「协同工作」这个词,比如协同工作可以节省20%的时间成本,比如项目全生命周期协同工作框架的建设。
这些你是不是听了很多,却还是不知道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它到底有什么用?
今天咱们就来说说这个协同工作。
加入了网络连接和权限管理而已。
讲一个小故事:
18世纪,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发现这么个规律,在一家扣针厂里,生产一枚扣针需要经过18道工序。这家工厂由10个工人分别承担1~2道工序,每天共生产48 000枚扣针,平均每人生产4800枚。可如果让工人各自独立完成全部工序,那么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一天连20枚扣针也生产不出来。这效率差了200多倍。亚当斯密就在这个小事里,发现了分工带来的效率提升。
它就是很多人同时做一个项目,每个人负责自己的那部分工作,还有一些人随时指导工作方向。
咱们常说的协同工作分两种,一种是内部协同,另外一种是外部协同。
很多人讲的BIM协同,都是把这两种协同混淆到一起了,实际上它们俩从理念,到使用的软件功能,到思路都是完全不一样的。
同时做一个项目,彼此之间互相沟通。它最关注的是,怎么能通过合理分工,提高工作效率。
,是团队在工作过程中,客户或者上级设计团队,随时了解设计进展,并指导设计方向,而不是说等设计工作完成后,再开会收集修改意见,然后再继续工作。
这是你和客户之间的协同,也可能是你和其他团队之间的协作,他们只给你提出意见,不参与你的工作,这里要关注的是如何提高沟通的效率。
要把这两种协同区分开。
今天咱们先说内部协同,外部协同咱们放到下次来说。
前面给大家翻译了一期视频《从生日party到BIM》,说的就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已经使用很多先进的方式来提高效率,可是工程项目中还维持着传统的方式。
协同工作其实也是这样,它不是一个高大上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好工具。
拿BIMBOX来说,在准备节目,起草讲稿,或者是翻译国外文献的时候。
我们就不是每个人用word各写各的,然后再往一块拼,而会使用一些协同工具,比如微软的Onenote,或者是国内的石墨文档。
不用把文件传来传去的,大家都在线,在同一篇文章里修改,它会自动标注是由哪个人修改的,这样效率就很高。
这种思想同样可以带到BIM工作里来。
拿Revit来举例,设计协同或者说内部协同 ,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文件链接,一种是工作集,咱们拆开说说这两种方法。
文件链接是什么呢?
举个例子,比如做建筑设计的人完成了建筑模型,发给做机电设计的人,他需要在 evit里选插入-链接 evit,插入这个建筑模型,它就作为参考进入到机电负责人的项目里了。
负责机电的人可以以此为基础,继续做机电设计,项目的标高和轴网你可以直接引用建筑模型中的信息,而不需要重新绘制。
绘制管线的时候,可以直观的观察是不是在正确的位置,有没有侵占吊顶空间,是不是跟梁打架了。
这种模式我们把它叫做「半协作」,意思就是它并没有达成真正的分工合作。理由有这么几个:
1.无法单独选取构件
链接进来的模型,它是一个整体文件,不能分开选取某个构件进行操作。你仅可以按TAB键来选取构件看它的基本属性,却无法改变它。
2.链接模型无法整体修改
在做管线的时候,你发现建筑师有一堵墙的高度画错了,跟梁打架了……
这个链接的模型你是不能修改的,需要给建筑师打电话:「喂,3/C 轴那个墙你画错了,改一下吧。」
他就得停下手头的工作,修改这个墙,重新发给你,你再链接进来,才能继续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你要么去做别的事,要么只能等待。
有人会说,没事,我好心,我直接打开他的模型文件,改了就好,顺便发回给他一份。
这样做会引出下面的问题。
3.文件版本容易混乱
在CAD时代,咱们的工作文件夹里,就有好多版图纸:
机房图,机房图1,机房图2,机房图2改,机房图最终版,机房图最终版2,机房图真正最终版,机房图真正最终版改……
而且别人电脑里的图和你电脑里的图,还经常出现版本不一样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链接的协作模式里,依然存在。
每个专业的人都改出好多个版本,还有刚才说过的,好心顺手帮忙改的,互相链接,弄着弄着就乱了。
以前我们用链接形式工作的时候,就经常出现这种问题:
开开画了一天的图纸,熊仔路过一看:「哎怎么没用我最新版的文件做链接呢?」
开开:「不是吧,我用的是最新版啊,你看,熊仔建筑最终版。」
熊仔:「哎呀,你要用最最终版,不是最终版。」
浪费时间,工作效率也没有提高。
4.链接文件信息丢失
链接进来的文件,和新做的文件,本质上还是独立的两个文件,这在CAD时代问题不大,因为都是线条嘛,换个文件环境还是线条。
可是在 evit文件里就不一样了,它不仅包括三维模型,还包括着很多视图和族文件,每个视图的可见性和颜色都是独立设置的,换一个视图就回归默认了。
链接进来的文件,只是链接了三维模型,这些视图设置,还有过滤器的设置,都链接不进来,后边的人得重新建立新的视图规则。
5.无法按区域分工
比如说两个人分工做管线,一个人做10轴往左,一个人做10轴往右。那能不能负责左边的人做完了,然后负责右边的人再链接进来用呢?
不能,因为你链接进来的管线和自己绘制的管线是分隔开的,在10轴这个地方,你们俩画的管道也是断开的,在移动管道的时候,这个断开的地方不能联动,项目一复杂,这种断开处多了,后期很难找,这样的例子还很多。
上面这几点,用一句话概括,我们之所以叫它「半协作」,就因为它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
6.分工方式不灵活
前面的例子中,建筑设计和机电设计,各自负责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这是按专业分工。
可是在机电设计团队内部,可能有好几个不同的个人,这几个人要是还想分工,就应该自己制定很多的分工方式,比如:按区域划分;按管线专业划分;比如有人专门做主管线,有人做支管;再比如有人专门负责建模,有人专门负责加标注出图。
这种灵活的分工方式,才是前面咱们说的亚当斯密看到的高效分工嘛,可是因为以上提到的这些原因,链接的形式就不能胜任了。
工作集这名字起的有点抽象,咱们打个比方:一家人一块儿包饺子。
这工作分为洗菜,切菜,剁肉馅,擀皮儿,包饺子,每家的分工不一样,自己商量着来。
有时候剁肉馅的人干得快,就来帮忙切菜;有时候包饺子的人发现皮儿擀小了,就及时通知他擀大点儿。
对应这个例子,咱们看看 evit的工作集是什么。
首先团队内部需要搭建一台服务器,所有项目文件都保存在服务器,并且对模型的任何操作都要与服务器随时保持同步。
软件的操作,就是在Revit里,找到协作——工作集。
这个界面,咱们解释一下,工作集的名称,就是代表具体的工作内容,比如可以新建一个,叫「切菜」。
工作集必须要有人来负责管理,切菜这个事是谁做,就由他来创建工作集。
这里我的用户名是小明,就会默认是由我来负责。
工作集窗口,这里写着「可编辑」,代表现在小明自己负责切菜这项工作,其他人别掺和。
小明媳妇说:「我负责擀皮儿吧。」那她只需要在自己的电脑上,创建一个叫「擀皮儿」的工作集,然后我跟服务器同步一下,就看到小明媳妇负责的这个工作集了。
这个「擀皮儿」工作集在我这显示为不可编辑,这表示这件事由小明媳妇负责,我不能做。
同样,「切菜」这个工作集在小明媳妇那也是会显示为不可编辑的。
这个建立工作集的过程,就是告诉软件,我们是怎么分工的,每个人负责哪件事。
新的人也可以随时加入,比如小明他爹,可以随时创建一个「剁肉馅」的工作集,我们就都能随时看到。
工作集建好了,所有人就可以按照约定的分工,开始同时干活了。
当激活一个工作集的时候,你做的所有工作,比如画管道,载入族,创建一个图纸,软件把你这些行为都记录到这个工作集里面去。
虽然所有人各干各的,每个人的电脑里也都存着一个文件副本,但不用担心版本问题,不管你本地存的那个项目文件叫「最终版」还是「最初版」,所有人都与服务器上唯一的项目文件同步,这个就避免了我们前面说的版本混乱的问题。
文件链接协同方式中,那些不方便的问题就都解决了。
所有人本质上都是在同一个文件里工作。
别人画的梁,你一样可以点击看它的属性;别人创建好的视图,设置好的过滤器颜色,都可以直接使用;碰撞检查也可以在同一个项目模型里进行,然后大家分工来解决。
那你可能会说了,同在一个文件里,如果别人不小心把我画的东西改了或者删了,我岂不是很惨?
别担心,我们来说说工作集的权限管理问题。
小明在「切菜」这个工作集下做的所有的事,都被软件记录下来,隶属于「切菜」这个工作集。
这个时候小明媳妇想移动小明画的一根水管,软件就会提醒她,哎,这个是小明的水管,媳妇也不能改动,需要经过小明同意才可以。
与此同时,小明这边会收到提醒:小明媳妇想移动你的一根水管,你同意吗?
小明抬头问了她媳妇,「哦,这是避让你的管道啊,我看看,可以!」
那小明就不用亲自改,然后再传给她了,直接点一下「批准」,她那边的操作就生效了。
这时候你打开工作集界面,就能看到:借用者,小明媳妇。
但如果小明没点这个「批准」,别人就动不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工作临时调配。
小明他爹说我来切菜吧,你去帮你媳妇擀皮儿去,那小明爹不需要每做一个动作都经过小明批准,只需小明要把工作集的可编辑设置成「否」,就是告诉软件:这活儿我暂时不干了。
这时候小明的爹就可以把切菜工作集改成由他负责,接下来,其他人在「切菜」这个工作集下的操作,就需要经过小明他爹的批准了。
在这个流程下,按人来划分的、可以随时灵活分配的分工和协作就建立起来了。
相比传统的方式和链接的方式,它的优点是:
一个中心文件,版本不会出错,分工方式灵活,可以一人兼多职,也可以多人做一件事,互相可以帮忙,还不会出乱子。
这样,工作效率就真的能提高了。
这个工作集被软件记录下来,还有个好处:
建筑中的这些构件,除了按族类型分类,还会自动按照工作集分类,以后你可以按照这个分类去给不同构件上色,或者隐藏某一个工作集下的所有构件,都会很方便。
不过工作集的协作方式也有个缺点:
因为所有的东西都在同一个文件里,项目越大,对电脑配置要求就越高,对网络传输质量速度也要求更好。
这里我们建议,可以工作集和链接两种方式相结合:
关联性比较小的专业之间,或者干脆是在两个团队之间,用链接的形式;在团队内部,用工作集的方式。
前面说工作集协同工作需要搭建一台服务器,这不是说你的团队需要专门购买服务器硬件,只要有两台以上的电脑和局域网,就可以搭建起协作来。
可是很多做设计和施工的团队没有IT人员,网上关于服务器搭建的教程又不多,所以很多人知道它,但一直没有实践起来。
我们花了很长的时间,专门给你做了一期精品教程,讲服务器该怎么搭建,工作集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操作问题,有哪些小技巧和容易掉的坑,学习一个小时,你就能搞定自己的团队协作。
你在公众号回复「包饺子」三个字,就能知道怎么得到它。
BIM里还有很多的大概念,听起来很先进,实施起来又不知道从哪开始。其实这也是国内比较普遍的一些情况:为了做一件事而去做一件事,反而不去思考这件事情的本质是什么。
今天我们把内部协作这个大概念讲明白了,下次我们再给大家说说外部协作,就是怎么能更省事的和你的客户进行协作。
如果你有这种经常听说,又搞不明白的大概念,欢迎留言给我们,我们的义务就是用人话给你讲清楚。
这一期就到这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请大家帮忙点赞,分享哦。
有态度,有深度,BIMBOX,咱们下期见!
暂无评论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