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D是啥?能否彻底「消灭」纸质图?

你好,这里是BIMBOX。
去年有这么个明星项目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武汉江夏区新一代天气雷达气象塔项目,官方的宣称是:从设计到施工没有使用一张纸质图纸,利用PLM平台,实现了「一个模型管到底」的无图设计、无图建造,打破了建筑业千百年来的传统。
看到这里,你的第一个反应是不是「这怎么可能」?
对,我的第一反应也是这样的。法律法规层面首先就过不去,再说不出图怎么指导施工呢?
不过,「完全可行」与「完全不可能」之间,并不是非黑即白的,我在这里面嗅到了有趣儿的气味,本着对新鲜事儿不嗤之以鼻、保持好奇的态度,我找了几位圈子里的朋友,也联系到了真实参与这个项目的人员,去刨根问底追了追,还真追出点新东西来。
咱们先放下来自传统的成见,一起去看看这个项目到底是咋回事儿。

PLM系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新一代天气雷达气象塔项目的牵头方是中南建筑设计院,这两年他们提出的几个概念——比如无图纸施工、比如免费设计——都是很值得敬重的思考,提出这些先锋性的理念,本身就很不像一家成立了70多年的老牌设计院所做的事儿。
这个项目本身并不是哗众取宠的灵光一现,而是中南建院、中核二二公司和法国达索合作研究成果的外化表现,「无图纸」可以理解为打造一个明星项目的宣传点,但它只是一个系统的外在的显性结果,这个系统真正要去解决的问题,是数字化交付的行业难题,以及所有设计院在这个时代面临的转型和生存难题。
这里所说的「系统」,是中南建院投资近亿元打造了一个叫做3DE平台,核心就在于尝试把航天、汽车等制造行业常用的PLM (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引入到建筑行业。
PLM在航空、造船、汽车等工业制造领域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它把三维建模、数字仿真、数字制造和数字管理集成到一起,让模型和数据在云端交付,帮助这个领域的企业打破对图纸的依赖,进入到以数据为中心的时代。
我们走访了真实参与到这个项目的负责人,了解到了一些基本情况。真说一张图纸都不打印,那还是不可能的,毕竟还是要盖章过审的。
但实打实的情况是:以往设计和施工沟通的主体是图纸,模型最多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而这个系统带来的改变,是模型来到了沟通的主体,施工方连接PLM平台,在移动端查看具体节点的几何信息和工艺做法等数据。
需要进一步施工指导的,就提资给设计,设计院从模型里直接出节点大样,而不是由人来绘制大样图。纸质的图纸退居二线,成为了主要用来满足合规性的辅助角色。
这样前进的「一小步」,也意味着设计院可以更深地介入到项目的全过程实施中。
实际上,中南建院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路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给国外跨行业的平台补齐本地化功能,完成大量的建筑构件库扩充,二次开发云端的工具包等等。
不过我们今天想把这些赞颂放到一边,单独拎出来一项最有意思的突破来给你分享,它解决的是关于「无图纸」指导施工的核心问题。
你可以思考一下,假如现在你的项目,用最小的出图代价满足了过审的要求,其余还有大量现场工作需要指导,如果不用纸质图来实现沟通,那么最需要突破的瓶颈是什么呢?
直接抛答案:这个技术突破的名字叫MBD。

MBD:刺向纸质图的匕首

MBD的全称是Model Based Definition,基于模型的定义
官方的描述是这样的:它是一种使用 3D 模型、产品和制造信息 (PMI) 以及相关元数据来定义单个部件和产品装配体的方法。
这么说有点拗口,要说清楚它是怎么回事,我们先要回到设计的本身,从文档这东西开始聊。
「产品文档」是一个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这个产品是一台机器、一辆汽车、还是一栋房子。
产品文档可以用来清晰地描述这个产品各种组件的规格、尺寸、详细要求,还可以给制造商提供规划、制造和优化这个产品的信息。
在很长的历史中,人们一直使用二维的、纸质的文档提供这些信息,主要包括图纸、表格和一些文字说明。
这并不是天经地义的,毕竟我们的大脑是在三维空间构想一个产品,是纸张这个载体在文明的大部分时间限制了我们的三维表达能力。所有的规则、玩法、政策和法规,都围绕着这个限制来不断展开。
图纸带来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从三维到二维的表达,再从二维到三维的解读,这中间有太大的不确定性。
如今制造业的很多先进企业,已经抛弃了纸质工程图,他们并不是选择三维模型作为出图的数据源,而是彻底把纸质图踢出了整个流程,转而直接用三维模型来表达设计。
让我们先把法规问题放到一边,你可以思考一下,用模型来表达和沟通,最大的问题在哪里呢?
对,是标注问题。
建立模型的人,可以一边建模,一边考虑每个构件的尺寸、材质、规格等信息,他们在建模的过程中,也能无比精细地控制每个构件的尺寸——输入3000毫米,这个构件就不可能是3001毫米。
但是,当这个模型交给制造商或者建造商的时候,问题就来了,他们不可能通过肉眼直接得知模型里每个构件的具体信息,尤其是构件本身与构件之间精确的空间尺寸关系。
于是,即便有了非常精确的三维模型,出图这个工作还是必须要有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在图面上把需要表达的尺寸都给标注出来,甚至标注的重要性比图纸的真实尺寸还重要:一个实际长度3200毫米的构件,只要你标注成3000,就会按照3000的尺寸被造出来。
那咱们就用模型来出图,多一道标注的程序不就得了?实际干过这个活儿的人都知道,在一个持续迭代的项目里,保持模型和图纸始终一致,是一件几乎不可能达到的事儿。
如果是负责出图的设计师,利用三维软件直接做设计,有时候明明改一个标注数字的事儿,却要先把模型里的真实尺寸改了、再出图,图纸还要到CAD软件里再刷图层、调格式,那效率就会很低,总会有那么一两次,直接用二维CAD软件改了,后面再说,这一「再说」,模型和图纸就再也对不上了。
如果设计师只对图纸负责,有第三方配合来建三维模型,那就有一个互相「提资」的约定,总不能每次微小的变更,双方都要在同一个位置修改一次,一般会积累一定量的修改变更才对模型做出修改,同样也会在项目或早或晚的某个节点,三维模型彻底追不上二维图纸,二者分道扬镳。
好,我们为了能精准的传递关于尺寸的信息,就必须用三维模型出二维图纸,然后就遇到了各种难题,怎么办?
行业中有各种团队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各种自动出图标注的工具、导出图纸批量调整格式的工具、行政层面的建模标准要求等等。
而如果我们转过身去看工业制造领域,会看到那里的前人们很早就问了一个更加底层的问题:我们能不能在三维模型上,直接实现标注呢?
这,就是MBD和图纸最大的不同。采用了MBD方法之后,设计师和工程师们可以直接在三维模型上进行标注,并且想标注哪里就标哪里、想标多少就标多少。
大家不再需要手动定义图纸里面的尺寸,因为三维模型本身已经包含了这些信息,人们在需要某个尺寸的时候,可以在三维模型里直接看到,建模是准的,测量就是准的,不存在表达上的误差。
当然,MBD包含的不止是三维空间里的尺寸标注,它还在单一的三维数据源里,集成了采购、制造、服务和一切相关生产活动需要的全部信息,包括几何细节、标注信息、物料清单、表面加工、元数据和其他数字化数据。只不过,其中的标注信息是对二维图纸颠覆得最彻底的一项,也是和BIM技术区别做大的一点。
MBD的核心在于「单一数据源」,也就是上面说到的这些信息,全部来源于同一个模型,同时有多人对这份模型进行持续的维护,而不是传统设计方法那样,每个人想到了不同的东西,表达在图纸和设计说明的不同位置。
大家在一个数据源上干活儿,也就不存在我的图纸和你的版本不一样的问题了,所有人用的都是最新版本。当然这也就意味着MBD必须是在线的、云端自动更新的。
很多制造企业拥抱MBD的原因,就是希望可以利用独一份的数据来源,形成多人互相监督的局面,从而消除设计流程中巨大的不确定性。在日益复杂的设计和制造中,1:1的模型和数字变得完全可以由机器读取,彻底消除了多人协作中误解的可能,从而降低对工程师丰富的经验和图纸解读技能的要求。
三维模型因为天然符合我们的直觉,所以在沟通和协作过程中也很省事,不存在跨专业不认识符号、读不懂对方图纸的问题,哪里尺寸有问题,哪里空间对不上,一目了然,在大型项目里少了很多专业之间的内耗。
到了生产制造的下游,人们也不再需要维护图纸上的「人为标注」。对产品的优化可以直接在模型上进行,「模型与人」直接对话;对接大型自动制造设备也不需要工程师输入各种尺寸参数,MBD会自动完成传输工作,「模型与机器」也是直接对话
MBD是天然排斥纸张的。一方面,由计算机生成的标注信息不需要在纸面上表达,另一方面,固定视角的纸张会限制MBD的自由度,人们读取这些数据的时候,应该可以根据需求,自由地旋转、放大、剖切、隐藏部分标注。

建筑业的MBD:意识与工具

工业领域是先有了对三维设计的高度依赖,还是先有了三维标注的成熟技术,这是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不太容易考证。但反观建筑业的现状,可以看到意识形态和软件技术的双重欠缺。
➤ 先说意识形态方面。
在建筑业,「项目必须出纸质图」似乎是天经地义、完全不需要讨论的事儿,别问,问就是跟工业不一样、咱学不了。
但如果我们跳出来,站在高一点的视角去思考,恰恰相反,是先有了技术的限制,我们才在千百年里不得不把知识和信息「压扁」到图纸上,再通过大量的技能训练(包括制图技能和读图技能)来填补这个沟通系统,最后围绕着这些技能巨大的不确定性,制定了一系类标准、规范、责任制度和法律法规,确保人的错误被降到最低。
你必须把一些显而易见的构件抽象成符号,绘制在图面上,对方必须能解读这些符号,双方签字确认,后面出了问题,看是画符号的人出了错,还是解读符号的人出了错,谁错就惩罚谁。
而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如果没有了技术的限制,我们能在三维里实现所有信息的表达和传递,是不是后续所有的「不得已」就没必要存在了呢?
这种「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正是制造业迈出的一步。你可以说建筑业参与者更多、更复杂,但很难说在基本原理上,造房子和造汽车是彻底不同的两个东西,对不对?
至少,中南建院敢迈出思考和行动的第一步。2022年,他们还牵头主编了《建筑工程三维模型标注(MBD)技术规程》。目前的视点项目为了合规性,依然采用二维图纸+BIM模型的图审制度,同时中南建院也在申请直接使用三维图审。
➤ 再说软件支持方面。
建筑业常用的三维设计软件,像是SU、Rhino、Revit,理论上都可以支持三维标注,但想要实现快速而全面的标注,和工业设计软件Solidworks、Catia还是差出一截的。
像Autodesk这样的公司,也有支持MBD的产品,不过主要是围绕着机械设计软件Inventor开发的一系列解决方案,并没有在建筑领域发力。
中南建院就是和法国达索公司合作打造的PLM平台,后者是CATIA的开发商。
行业里都知道,达索的产品很贵,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使用其他工具的团队没有机会在这个领域做出探索,相反,这个思路打开一下,很可能是不少二次开发或者平台功能开发的方向。
这也是今天给你做这个分享,最希望表达的想法——技术已经摆在那里,有人在用,我们愿不愿意去尝试一下?

尾声:改变历史的细节和勇气

今天聊的主角是MBD,一个听起来洋气、说开了也不算太复杂的小技术,但由它作为突破点,或许我们能做的事很多。
这让我想起一个改写了人类历史的「小发明」。
人类很早就驯服了马,但骑兵却一直不是战争的主角。因为虽然马的速度很快,但人骑在马上为了不掉下去,就必须有一只手拽着缰绳,另外一只手就只能拿着很轻的武器,这样骑兵就没有太强的战斗力,只能作为侦查用。
直到公元4世纪 ,中国人造出了一个不起眼的小东西,它叫马镫
对,特别简单的发明,就是人们骑马的时候,两只脚套进去的那个小铁环,让骑马的人可以「脚踏实地」地和马连成一体,人可以解放双手,拿起弓箭或重型武器,马奔跑起来的冲击力还能给武器再上一个BUFF。
就是这个小小的马镫,直接导致了骑兵成为了古代战场的主角,又进一步导致了马上民族蒙古帝国的崛起。
后来马镫传入欧洲,诞生了骑士阶级,此后的故事就更加蝴蝶效应了,以骑士为主角的十字军东征之后,骑士阶级开始反抗王权,逼着国王签订了《大宪章》,慢慢形成了欧洲后来的君主立宪制。
也就是说,现代民主精神是骑士带来的,骑士又是马镫造就的,后来有人就把《大宪章》称为马镫上的民主。
多年后我们回看今天很多小小的技术突破,可能都会影响到行业的走向。在今天的故事里,MBD或许就是中南建院推动PLM、推动设计行业数字化变革的「马镫」。
如今中南建院主推的PLM平台,已经申报了湖北省数字经济试点示范项目,获得了政府的资金支持,在湖北省2022年「数字经济」项目中排名第一,除了三维标注,还集成了三维设计、数字仿真、虚拟设计和建造等技术。
中南建院董事长@李霆说过这样的话:「未来建筑工业化、EPC、全过程咨询和建筑师负责制,已经成为板上钉钉的确定趋势,这些趋势背后有个共通的逻辑,就是把碎片化的建筑行业向一体化的制造业推进」。
他还提出,PLM会改变设计院的商业模式,由基于图纸的设计费模式,转向基于模型和数据的分润模式,让一部分设计院站在工程项目的上游,通过数据的交易和流通,实现从传统公司向懂行业的科技公司的迈进。
中南建院反直觉的「爆言」还不止于此。
在很多人认为BIM模型应该由甲方买单、所有权归甲方所有的时候,他们提出,如果模型归甲方,那设计院就永远是卖苦力的商业模式,所以平台要自己搭、模型要自己建、收益也要归设计所有。
在这个普遍抱怨设计费太低的时代,他们甚至提出「免费设计」才是最好的出路。设计院免费出设计模型,向所有参与方在全过程中提供数字化服务,从卖图纸向卖服务转变,才是大型设计院数字化转型最终努力的方向。
当然,这条路很难、很长。比如模型和数据的确权,就是需要突破的难题。
李霆还有湖北省人大代表的身份,他已经在湖北省的两会上提出并推动BIM数据确权的法律建议,这件事乍一听又是天方夜谭,但倒退几十年去看看,数字版的音乐也是自由流通、很难通过确权实现盈利的,但如今却有几家大公司解决了这个问题,Apple Music每年为苹果公司贡献了超过100亿美元的收入。
在这需要强调的是,有这些设想和行动,并不代表所有问题被一夜之间解决,数字化是一场漫长的旅程,进度条哪怕往前推进5%都是很艰难的,不一定每条被规划的路都能走通,少不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也一定会出现试错和探路。
但看到今天所说的这些消息,我的想法是,中南建院,敢想敢做,起立鼓掌。
这次很遗憾,没有接触到更多参与这个项目的朋友,了解的信息比较有限,先给大家伙儿做个简单的分享,如果你和你身边的人参与了这个项目,或者在相关的部门工作,欢迎联系我们,把更多的故事和细节分享给圈子里的朋友们。
有态度,有深度,BIMBOX,咱们下次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BIM清流BIMBOX

暂无评论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MBD是啥?能否彻底「消灭」纸质图?